在我從澳洲畫到歐洲,從陸上畫到海上的築夢事蹟

讓我到處分享演講,曾受邀到馬來西亞演講,其中一位聽眾問我:「我想知道妳的家庭是如何教育妳?讓妳如此有夢想,有理想,獨立又有執行力!」

那場演講結束回國時,老爸來為我接機,我便將聽眾的提問跟老爸說,老爸聽了嘴角上揚著,沒多說些什麼

 

而當時我是這樣回答那位聽眾:「我爸爸是以民主式教育,從來不打罵,而是讓我們自己去跌倒,自己去面對,自己去碰撞去承擔。」

現在我自己為人母,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,我便堅守教養原則,並適時的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,希望孩子能成為他自己

在這期間,不免遇到一些教養觀念不同的家長與長輩

直到我開始接觸笛飛兒的跳養,我才發現我不孤單

 

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笛飛兒跳養APP的講座

 

講座上有著小餐點和飲料

 

小胤剛好半天課,他有上次有跟我一起來參加

這次他依然說他想跟我一起來參加,因為他想來這吃吃喝喝

 

為人母後,母性的天職,讓許多女性從少女變成媽媽這個角色後,常常忽略自己,將所有關注全心全力全腦力全情緒全資源都投注在孩子身上

若是有時候想做迴自己,不勉會被道德綁架…..

都當媽媽了,就該替孩子做些什麼,凡事就該先替家庭孩子著想,犧牲一下自己又如何之類的話

 

然而笛飛兒的楊鈺瑩老師的講座中,提到犧牲式教育,只會要求索討與回報

教養並非一昧的犧牲奉獻,而是雙贏!

聽到這,我頻頻點頭

是啊~誰說父母就該理所當然犧牲奉獻,失去自我

而是成就孩子,保有自我

 

 

對於講座內容中,這段讓我很有感

我是從小就喜歡畫畫,知道自己對於藝術有些天賦,老爸也讓我從這方面發展,所以我的潛能開發是相當的順利,我也以為多數人跟我ㄧ樣

長大成人後,才發現很多人一輩子都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嗜好,更別說激發潛能

灌輸孩子不對的方向或抑制想法,這時候教養是摧毀孩子,摧毀潛能

需要去激發孩子的天賦與潛能,則需要適當的開發探索

 

上一次參加笛飛兒講座,當時小胤6歲,剛進入小學一年級

講座時間大約3個小時左右,當時剛開始他很開心地吃吃喝喝,到後面每隔五分鐘就問我還要多久才結束之類的

相隔一年,第二次參加講座,小胤已經學會等待,講座還沒結束前,他自己拿起《孩子的天才,需要蠢事許可權》來讀

整本書密密麻麻的文字,有些大人都未必能耐心閱讀,而他卻很認真地一個字ㄧ個字讀起來

還會跟我分享他在書中讀到的內容

 

記得剛開始使用跳養APP時,小胤的教養目標有一項是需要讓他閱讀

當時他連一本充滿圖文的童書都沒耐心讀,讀沒幾個字就喊累,不想讀,但在我慢慢引導陪讀之下

他現在居然能讀整本只有文字的書籍呢!

我想培養出閱讀能力,也是他的國語成績從46分進步到100分的主因

 

楊老師表示高敏感是種天賦,頓感也是種天賦

注意力分散度高也是種天賦

每一個領域都有天賦領域強的人,要去發掘領域

小胤問我他的天賦是什麼?

坦言之,我還沒探索到他的天賦

卻從過程中發現他的特質,需要正向鼓勵,給予他溫柔的肯定,也發現他相當有毅力,做事相當有專注力

我便把他的特質拿出來再次肯定他

若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,則需要給孩子更大的空間去發展

 

 

教養遇到瓶頸時,常常會聽到有人說:沒關係,孩子長大就會好了

這就錯了!ㄧ樣的問題沒有解決,長大後也不可能豁然有解

孩子小時候沒有穩定的情緒,長大後並不會忽然變成個情緒穩定的人

孩子小時候沒有做家事的習慣,長大後並不會忽然孝心大爆發,開始主動幫忙做家事

孩子小時候不懂得尊重與禮貌,長大後並不會忽然成為彬彬有禮的人

習慣與觀念是從小灌輸養成的,孩子需要教養,而不是放養

好好把握在孩子能夠調整教養的黃金階段

 

孩子是教育領域的事,並非醫療領域的事

要激發孩子的潛能的方式,並非一昧的糖塞才藝課

讓孩子有空間和時間探索是對的,但無法陪孩子ㄧㄧ探索,而是讓孩子自掘自己的想探索的方向

《孩子的天才,需要蠢事許可權》書中提到增加孩子

適當等待的能力,溫和溝通與表達能力,尊重別人的能力,正確理解與面對挫折的能力,更適當的自我認識與瞭解

當孩子因某個原因導致困擾時,父母不應該先盲目的去除表面特徵,先分清楚這些特徵的本質,保留優點,並去再提升其餘不足的部分

 

沒有不對的孩子,只有不對的位子

不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模樣,而是成為最棒的自己!

❤️跳養https://reurl.cc/kMNdGq

 

 

Share: